目前分類:寶貝看板~常識、知識、Baby可能會有的事 (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復古布尿布摳錢術 3年省4萬


TVBS 更新日期:2008/06/09 19:20 古彩彥







談省錢,現在流行復古,比方已經有部分家長,開始到市面上買布尿布回家用,甚至阿嬤時代的布衛生棉,也受到越來越多女性的注意,原因是可以回收使用,以尿布來說,嬰兒0到3歲花在紙尿布上的錢可能要4萬多,不過使用布尿布的話只要3千元左右。



范媽媽:「換尿布而已,乖乖乖乖。」


家中有小BABY,尿布錢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現在開始有家長開始考慮使用布尿布,就是20幾年前那種,用了之後還能回收的尿布,洗了之後再曬乾,布尿布可以循環使用,雖然吸收力沒有紙尿布那麼好,省下的卻是一大筆開銷。陳媽媽:「當然比較省錢,也比較環保。」


以O到3歲還需要包尿布的嬰幼兒來說,如果使用的是布尿褲,還有布尿布,3年下來至少要花費2800元,不過用過即丟的紙尿褲,光是1個月就要花掉1200多,3年下來得花掉4萬3千2,足足多了15倍,專家建議,如果不習慣使用布尿布,2種尿布交互使用。


可以省錢,不只復古尿布興起,現在連阿嬤的衛生棉也開始流行起來,有些女性不用拋棄式衛生棉,改用布的衛生棉,環保節約考量,不過要改變生活習慣,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大挑戰。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口水流不停 也可能是腦麻的警訊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6/09 04:09



文侯家瑋



流口水又稱為流涎,如果唾液分泌過多或吞嚥受阻,都可產生流口水的現象。



寶寶自出生起,唾液腺也同時發育,直到3至4個月大時,唾液腺的發育更成熟,口水量大增。



流涎也是出牙前的生理現象,由於將要萌出的牙齒對牙齦感覺神經產生的機械性刺激,加上口腔淺,孩子不會吞嚥調節口腔內唾液,所以唾液就會常積存於口腔內,形成所謂「口水流不停」的現象,此時家長要留意相關清潔衛生工作,避免脖子及臉上長濕疹,甚至黴菌感染,如鵝口瘡的發生。



隨著副食品的加入,牙齒萌出,增加吞嚥、咀嚼的練習機會,孩子的控制能力也會越來越好,這種流涎會自動中止。



但如果2歲以後,牙齒長齊時,仍然流涎,家長則要警惕了。如果本來唾液不多,短期內突然增多,則要觀察有無口腔發炎,如腸病毒、?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症狀。此時孩子表現疼痛異常,流涎、拒食及哭鬧,也常會伴有發燒、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



另外,流口水是腦性麻痺患童常見的障礙,這是因為唾液腺由交感及吞咽神經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經的中樞神經受損就會造成流涎的症狀。



當人們睡眠時,各種生理功能普遍降低,如果睡眠姿勢不當,壓迫一側臉部,使口張開,也有可能導致流口水,但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不必擔心。



然而大部分幼兒或學齡兒童流涎卻可能是病理表現,如口腔發炎病人可使唾液分泌增加,需及時治療。



最近研究針對有流口水障礙的腦性麻痺患童,經由超音波定位,注射A型肉毒桿菌毒素到兩側腮腺及頷下腺,結果顯示,此治療為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



除此之外,口腔過度敏感的小孩,常常會有磨牙、流口水等情形出現,也可利用口腔按摩的「減敏感」療法,讓口腔感覺正常化,以減少過度流涎的現象。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遺傳內分泌科主任)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餵母乳、喝羊奶 小孩容易貧血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6/08 04:33 黃天如台北報導



餵哺母乳好處多多,但小心寶寶會有缺鐵性貧血的問題!醫師表示,國內學齡前兒童普遍鐵質缺乏甚至貧血,因病住院幼兒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比例約一○%,這些小朋友又以喝母奶或羊奶者居多;而長期貧血的結果,不但免疫力會下降,還會影響智商。



根據衛生署上個月完成的《二○二○健康國民白皮書》,國人除了生育年齡女性因每個月的月經來潮導致普遍性鐵質缺乏甚至貧血,另學齡前幼兒的缺鐵、貧血問題嚴重性亦不遑多讓。



台大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教授蕭寧馨表示,學齡前幼兒鐵質缺乏及貧血在全球即使是先進國家,都是相當普遍存在的問題。分析個中原因,主要是幼兒食量小,食物攝取來源有限,又人體對植物所含鐵質之吸收率不佳,鐵質主要來源要靠紅肉,偏偏嬰幼兒又不太適合吃豬、牛、羊等需要咀嚼力的肉類所致。



住院兒缺鐵性貧血 至少一成



缺乏鐵質在臨床上並無急性症狀,等小患者送到小兒科醫師面前,多半都已是中、重度以上的貧血,症狀則包括疲倦、虛弱、暈眩、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臉色蒼白,以及免疫力下降等。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表示,依他的臨床經驗,住院兒童缺鐵性貧血的罹患率至少在十%以上,至於鐵質缺乏的比例雖無具體數據,但肯定更高於此。



以他曾診治的一名年僅六個月大的小嬰兒為例,因為細小支氣管炎住院作抽血檢查,這才意外發現小嬰兒有嚴重貧血,不但血色素只有七,紅血球數每毫CC也只有三百多萬個,較正常血紅素指數應在九以上、紅血球五百萬個以上顯然低了很多。



配方牛奶有添加鐵 情況較好



黃璟隆強調,零到一歲缺鐵甚至貧血的嬰兒多數都是餵哺母乳或羊奶者,牛奶中的鐵質雖然也不夠,但一般配方奶都有額外添加,故相形之下情況較不嚴重。



除了營養缺乏導致的健康問題,國外已有大型研究證實,學齡前貧血兒童長大後的智商(IQ值)平均會比非貧血兒童低五到十。



黃璟隆建議,餵哺母乳之餘,家長也應重視孩子鐵質缺乏的問題,必要時嬰兒滿四個月大,即可經醫師指示補充水溶液的補鐵劑。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庚:多吃豆 兒童氣喘率少3成


TVBS 更新日期:2008/06/06 12:38 廖盈婷







最新醫學研究!家裡如果有小朋友過敏或氣喘,現在可以透過飲食來改善,長庚醫院針對3千多個學童作樣本,發現多吃豌豆、黃豆、扁豆的小朋友,氣喘發作的機率比少吃豆類的小朋友少了3成。



換季就流鼻水,動不動就咳嗽,醫院裡的兒童過敏氣喘中心總是擠滿人。長庚兒童過敏氣喘科醫師歐良修:「常吃豆類喔,包括豌豆、扁豆,一星期吃1、2次以上,甚至吃3次,比很少吃這類食品的,過敏發生的情況,有顯著減少2到3成。」


針對呼吸道或肺功能作檢測,家長很擔心呼吸道過敏會困擾孩子一輩子,長庚醫院做了研究,卻發現靠飲食可以抑制氣喘。歐良修:「基本上食物只跟皮膚的過敏,比較有直接的相關,有皮膚症狀,才小心這些東西。」


這可是針對3千多個學童樣本調查的結果,以往家長總有錯誤觀念,害怕吃豆類會讓孩子過敏加劇,現在通通被推翻。家長:「我會讓他均衡飲食,如果真的是豆類如果有幫助,當然會讓小朋友多攝取。」


這項研究主要還是針對豌豆、黃豆、扁豆對過敏的保護,相關的豆類製品,像是豆花、豆漿則有待進一步研究,但醫師樂觀看待,甩掉鼻炎、氣喘,每個小朋友或許可以靠調整飲食,多吃豆類自己改善。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牙根管治療


小朋友蛀牙往往需要做根管治療。根管治療這個名詞一般人比較陌生,通常被稱呼做抽神經。

『抽神經?乳牙不是會換嗎?神經抽了,將來長的牙齒不就沒神經了?』這是家長們最常表現的反應。

其實,每顆牙齒都有自己的牙髓(一般稱神經),當牙髓發炎時,必須將發炎的牙髓組織移除,並將牙髓腔及根管(牙髓所在的空腔及管道,分別位在牙齒的牙冠及牙根的裡面)製備、擴大、清創及充填,這便是根管治療。

因為根管治療只是將發炎的那顆牙齒的牙髓移除,所以不會造成其他牙齒失去神經的結果。

乳牙根管治療又分斷髓及拔髓兩種。斷髓是將牙髓腔的牙髓移除,但保留牙根裡的牙髓。拔髓是將牙髓腔及牙根管的牙髓都移除。牙髓發炎若比較輕微,只侷限在牙髓腔,通常會施行比較簡單的斷髓即可。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小孩接觸鉛會傷腦 日後易有犯罪行為


NOWnews 更新日期:2008/05/28 17:52 記者管淑平編譯



27日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兒童時期、甚至在媽媽肚子裡期間接觸到重金屬鉛,會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可能導致日後的犯罪行為。



有兩份研究都顯示,兒童時期接觸高量的鉛,會導致長大後腦細胞損失,這些人犯罪比例也偏高,特別是暴力犯罪。其中一份研究負責人辛辛那提大學學者迪崔區說,這種關聯強烈到可能市區犯罪很大一部份比例都與這有關。



他說:「有一些資料顯示,事實上,過去數十年來,鉛的接觸量的確與犯罪趨勢有關係。」



迪崔區追蹤1979年到1984年間辛辛那提住家鉛污染的懷孕婦人,檢測她們和她們的小孩從出生起的血液含鉛量。結果發現,出生前和孩童早期含鉛量較高的人,因犯罪被捕的比例高過同時其含鉛量較低的人;這些如今已經長大成人的小孩,有55%至少因罪被捕過一次。



第二份研究報告則是由迪崔區的同僚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的塞席爾博士提出,他對這些人中的志願者進行腦部磁共振造影,發現他們腦部灰質平均損失了1%,「影響最大的區域包括前額葉灰質,特別是與情緒管理和做決定有關的前扣帶皮層區。」



這份在美國公共圖書館科學期刊醫學篇提出的報告說,這樣的現象男性比女性還明顯,「我們的發現也顯示這種結構改變市永久性的。」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重症 睡時肌抽搐 快送加護病房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5/24 04:09







心跳高過一百四 很危險…



〔記者吳幸樺台南報導〕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延誤不得。身兼疾管局腸病毒重症諮詢委員會南區召集人的成大醫院感控科主任劉清泉提醒,幼童如果睡覺時頻頻出現不安穩、驚嚇等需要「收驚」的「肌抽搐」反應,或每分鐘心跳高達一百四十次以上時,就是腸病毒已侵入腦幹的跡象,應直接送往大醫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在防治腸病毒及負責相關醫療訓練有十年經驗的劉清泉指出,腸病毒在十年前曾經造成大流行,在台灣出現七十八例死亡病例,從流行病學趨勢來看,今年大流行是可預測的,因為三年來累積大量易感人口,才導致今年疫情的爆發,他預估,今年至六月底全國累計病例可能達三百例,此波疫情不容小覷。



劉清泉表示,腸病毒的重症危險期為發病的一至五天內,通常重症病患都會有手口足症,且有幾個跡象可判定為重症,如持續發燒、持續嘔吐;特別是當孩子出現肌抽搐(跳躍)的症狀,即睡覺時會肌肉抽動,類似受驚嚇的反應,或手腳無力及睡著時心跳每分鐘還超過一百四十次以上,一定要趕緊送大醫院治療,也不要在急診觀察,應立即送加護病房搶救。



衛生局也呼籲民眾,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維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尤其是家有準媽媽或新生兒、幼兒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防範。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個月以下嬰兒 水別喝太多


聯合 更新日期:2008/05/23 07:30 本報國際中心、記者詹建富綜合報導



美國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兒童醫院的醫師提醒家長,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只要喝奶量足夠,不必額外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水中毒,危害生命。



約翰霍普金斯兒童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安德斯指出,新生兒的腎臟發育尚未成熟,一旦喝太多水會造成鈉離子流失,進而影響腦部活動。早期水中毒的症狀包括痙攣、易怒、嗜睡、體溫過低、臉部浮腫等。當嬰兒出現水中毒現象或痙攣時,應立即就醫



安德斯強調,這些變化都很細微,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痙攣可能是最早引起父母注意的徵兆。但如果及時送醫治療,通常不會有後遺症。



安德斯表示:「雖然嬰兒也會有口渴的反應或想喝水的驅力。但讓他們多喝點母乳或配方奶粉即可。」她建議,不到六個月大的嬰兒應禁止喝水,父母也應避免讓嬰兒喝過度稀釋的配方奶或是含有電解質的兒童飲料。



台大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周弘傑表示,從外電的報導來看,不到6個月大的嬰兒並非都要禁止喝水,補充少量水是可以被允許的,也不會造成水中毒,但站在醫學的觀點,「新生兒只要有喝奶水,補充其他的水根本是多餘的,何況還會增加嗆到的風險」。



周弘傑表示,一般的配方奶粉都會標示,沖泡奶粉時一匙奶粉需加多少水,一般的比率是水占87%,奶粉13%,可見新生兒所喝的配方奶就已喝下許多水分,而母乳中的水分比率還比87%更高,因此只要按時給予餵奶,就不至於有欠缺水分之虞。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家長以本身口渴而猛幫孩子灌水,周弘傑就曾碰到有的小孩攝取水分過多而引起肺水腫,也有外勞因為看不懂配方奶粉的中文標示,沖泡的奶量因過度稀釋,引起鈉離子過低而抽筋住院醫療的案例。



他認為,即使是坊間流傳的去胎毒水、葡萄糖水,也沒有必要。



安德斯認為,較大嬰兒如果有便祕現象或是碰到天氣非常熱時,父母可以餵他們喝少量的水,但一次的分量最好不要超過30到60西西。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讓新生兒作息正常


優活 更新日期:2008/05/20 11:50 uho編輯部



其實新生兒寶寶的作息並不複雜,不外乎吃喝拉撒睡。但是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常常不知道寶寶的作息怎樣才算是正常,所以錯誤的認知常常弄得父母緊張萬分也睡不好覺。



首先談談寶寶的睡眠問題。一次睡眠可分為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前者是做夢的主要階段,後者又可依照腦波的不同分為第一期至第四期,第一期易被吵醒,進入第四期則難被叫醒。新生兒每天有15至20小時的睡眠時間,他們的睡醒週期循環相當頻繁,約每兩個小時會有短暫的清醒,不分晝夜可以醒來又睡著,也因此苦了爸爸媽媽。新生兒與較大小孩或成人不同的地方,是睡眠時先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果是早產兒的話,快速動眼期佔了約三分之一,更是容易驚醒。隨著年齡漸增,晚上睡覺的時間逐漸增長,到三個月大時才大致有白天晚上之分。



當然父母的脾氣與生活習慣、家庭氣氛、居家環境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生病或被蚊蟲叮咬也是原因。由於新生兒睡覺不分晝夜,加上胃容量小,所以大約每隔三、四小時就會餓醒而哭,所以說爸媽在寶寶出生後頭一個月日夜加班值班,似乎已成為初為人父母的第一課。如果是餵哺母乳,可能甚至要每兩個小時就餵一次,但是餵母乳時親子之間的互動與接觸,卻也是讓寶寶睡得更香更甜的好方法。



讓新生兒作息不正常的原因,哭鬧不安應該高居首位。造成寶寶哭鬧不安的原因,除了餓了、渴了、尿布濕了這些基本的反應之外,還要注意是否有蚊蟲咬傷、異物或其他碰撞刮傷的意外,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腸胃道問題如便秘、腸套疊,中樞神經問題如硬腦膜下血腫、服用了腦壓上升的藥物等,嬰兒腹絞痛,施打疫苗,都可能讓寶寶哭鬧不安,另外有10%是屬於原因不明的啼哭。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 楊聰財表示,嬰兒腹絞痛常發生在三週大以上的新生兒,寶寶在黃昏或夜裡哭個不停,到了白天卻又安穩無事,絞痛時寶寶呈現不安、臉部脹紅、大小腿彎曲、腹部緊縮的姿勢,造成的原因有多種說法,包括家庭不睦、腦尚未成熟、自主神經過強、牛奶蛋白過敏、腸蠕動不正常、醣耐受不全、吞嚥過多空氣等。在家中可以藉變換嬰兒姿勢、放小聲的輕音樂、在肚臍周圍塗抹少許薄荷油或覆蓋熱毛巾數分鐘來幫忙緩解症狀,如果仍然無效,給小兒科醫師檢查後可給予適當藥物。這種情形預後甚佳,大多在9至12週大自行消失。



綜合以上所述,寶寶的作息看似簡單,卻有許多狀況或毛病會有所影響。身為父母應該對寶寶的作息正常與否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及早對引起作息不正常的問題加以處理。如果作息不正常的情況持續無法改善,則應該找一位您信賴的小兒科醫師做充分的討論,找出潛藏的真正病因,對症下藥處理,寶寶的問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433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醫:孩子長不高 家族遺傳是關鍵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8/05/12 10:16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十二日電)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小孩長不高;成大醫院表示,孩子長得不如別人高,多不是病理性問題,大多是家族遺傳及體質性的生長遲緩,即使努力,也不一定有結果,「天生」就佔了一半以上,父母的期待,反而會給孩子壓力。



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林秀娟指出,根據父母的身高,可以估算出孩子可能的身高,男孩是父母身高總和加13再除以2女孩是父母身高總和減13再除以2,這項公式不是絕對的,但具有參考價值。



林秀娟表示,小孩長不高,到門診求醫,許多是家長不滿意,這些家長不知道遺傳對身高有很重要的影響,每個人天生體形本來就有差異,孩子只要順著自己的生長曲線軌道成長,大多是正常的。



孩子要長得高,除家族遺傳外,後天環境也要注意,均衡營養、運動及睡眠都要兼顧,最好不要服用成分不明的成藥或健康食品,讓小孩子在夜晚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及較佳的睡眠品質,將有助於生長狀況。



林秀娟說,坊間有所謂的「轉骨方」,有些作用在「轉大人」的青春期,主要是性荷爾蒙上,太早使用可能會誘發第二性徵,反而不利於孩子生長,適當使用時機是第二性徵出現後,以女生為例,首次月經來潮後,大概只剩下兩年可以再長高了。970512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泌乳茶 讓妳奶水充足


時報 更新日期:2008/05/09 10:00 【中國時報 陳怡妏台北報導】



 產後媽媽餵母乳,最怕乳汁分泌不足,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參考傳統調養方法做出一款獨門泌乳,推出7個月來總銷售達2200杯,平均每月300多杯。



 營養師饒月娟指出,母乳分泌夠不夠,可從新生兒排尿來觀察,小嬰兒一天喝奶約7至8次,若發現小朋友排尿少或顏色深,喝奶間隔短、容易哭鬧,就可能是奶量不夠。



 饒月娟表示,餵母乳的媽媽們想要有充分的奶水,要均衡攝取各類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經常按摩刺激乳房,要有正確餵奶的方式,並時時保持心情愉快及正常作息,在這樣的條件下搭配用泌乳茶,效果才會明顯。



 饒月娟說,獨門「泌乳茶」的原方是中醫書籍中有記載的「立效散」,具養陰助乳之效,很適合一般產婦食用,1杯390CC的泌乳茶材料,包括蓬萊米35公克、圓糯米35公克、食用萵苣籽70公克、生甘草7公克,以及800CC的水。



 饒月娟表示,泌乳茶建議一次煮6到10杯,作法是先將所有材料洗乾淨,與水放入鍋中後先用大火煮開,再轉小火。以文火煮20至30分鐘,過程中必須攪拌,避免米沾鍋、煮好後取濃縮湯汁,殘渣全部瀝掉。喝時,建議乳汁少的產婦一天1000CC分早中晚喝。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怎麼吃才不會食物過敏?


優活 更新日期:2008/05/07 09:15 uho編輯部



過敏就是當接觸或吃到對一般人無害的過敏原或食物時,身體的免疫系統卻誤把它當作是有害的入侵物,就發動了圍剿的反應,包括釋出抗體和大量的組織胺到全身血液中。過敏的反應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因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和腸胃道尚未完全成熟的關係,發生過敏的機會居多;而且父母若是有過敏體質的,所生的小孩有過敏可能的機率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嬰兒期對牛奶產生的過敏算是最早的食物過敏。餵母奶比嬰兒配方奶較不會引起過敏,應鼓勵母奶哺餵,並且哺乳的媽媽應盡量避免食用自己可能會過敏的食物。有過敏體質的父母最好在寶寶六個月以後才給予副食品添加,而高過敏原的食物,更要延至一歲以後才添加。添加副食品時,要記得一次只能添加一項並觀察餵食後寶寶身體和情緒的反應。



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張靜芬指出,過敏的症狀有些會隨孩子長大而消失,而有些則從一個器官系統轉向另一個器官系統。可能幼兒時期的腹絞痛或濕疹的問題消失了,卻出現了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或是轉變成其他潛藏性的過敏反應。自然醫學的研究者就宣稱,慢性偏頭痛、異常好動、關節炎、水腫、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都有可能是潛藏性的食物過敏所引起,但這個可能的病因卻經常被主流醫學所忽略。其實,我們只要試著從飲食上做一些改變,若因此能得到症狀緩和或改善,就可以推論病症與食物過敏的相關了。



在醫院常被用來鑑別過敏症的方法有「皮膚試驗」、「血液試驗」,我們也可以執行「剔除過敏原飲食法」來鑑別過敏症和過敏原。方法就是將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全部從飲食中先排除,大約二至三週不吃這些食物,等過敏症狀完全消除之後,再一一將食物帶回飲食中,然後再看每加入一種食物之後所產生的反應來找出過敏原,就像嬰兒副食品添加時的步驟一樣。進行這樣的試驗期間較長,一定要確保攝取到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為了避免長期的飲食不均衡而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對於曾發生過敏的食物應該在不吃一陣子之後,再嘗試一、二次以確認是否該種食物真會導致過敏,如果是,才需遠離該食物,否則,過多而不必要的飲食禁忌反而會影響了孩童的生長與發育。



治療過敏可從藥物及食物兩方面下手。藥物治療方面的目的是減輕過敏的症狀並預防嚴重過敏反應所引起的傷害,而飲食方面除了盡量避免過敏原之外,我們也可以注意營養素的補充以強健身體的免疫系統並幫助減輕過敏的反應。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482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燒藥吃多 幼兒差點爆肝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5/01 04:09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幼兒發燒不能一味退燒。醫師發現,有家長給幼兒吃退燒藥,短時間內沒有明顯退燒,又接著用藥,一天下來,用藥劑量超過正常的兩倍,幼兒送醫時肝功能指數已升高。另外,有4成的家長以冰枕或溫水洗澡為幼兒降溫,忽略階段處理的重要性,造成幼兒失溫,發燒越拖越久。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陳永綺昨天指出,體溫超過38度即是發燒,是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免疫系統對抗的發炎反應,39度以上的高溫會帶來頭暈、痠痛等不適,服用退燒藥只能讓體溫降低0.5至1.5度,減緩身體不適,不可能急速降至正常體溫,用藥不能超過一天正常劑量



陳永綺表示,曾有病例服用退燒藥後沒有退燒,家長又讓小孩吃藥、塞肛門退燒劑,一天喝120西西的藥水,明顯超量、肝功能指數升高,必須緊急治療,讓肝功能恢復正常。



陳永綺利用門診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總計120份問卷,調查發現,幼兒發燒時,57%的家長會給退燒藥、28%會使用冰枕、13%會用溫水幫小朋友洗澡降溫。



陳永綺解釋,為幼兒降溫除使用退燒藥外,還應留意不同階段的處理原則,第一階段幼兒會發抖、手腳冰冷,這時應以保暖為主,若讓幼兒睡冰枕或以洗溫水澡降溫,反而會持續發冷,延緩病程發展,增加心肺負擔。若手腳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即進入第二階段,這時可讓幼兒洗溫水澡、睡冰枕,以輔助散熱。



陳永綺強調,處理發燒並非僅觀察體溫,同時要注意幼兒活動情形,若服藥後未惡化,活動力不錯,家長不需過度擔心。不過,若一天之內退燒、發燒不斷循環,伴隨頭痛、全身不舒服、哭鬧不停、怕光、發抖、嘴唇發紫、煩躁不安等狀況,即需就醫。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發燒分階段 處置不當幫倒忙


中廣 更新日期:2008/05/01 10:00







調查發現,五成以上家長在小孩發燒時會先居家護理,但護理後反而燒的更厲害,醫師提醒,其實兒童發燒有分階段性,依照不同階段有不同處理方式,第一階段是手腳冰冷,要以保暖為主,第二階段則是四肢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則可讓小朋友洗溫水澡、睡冰枕降溫,萬一出現痛苦、抽筋、嗜睡等神經症狀,則應馬上送醫治療。(徐韻翔報導)



當家中的寶貝發燒時,家長常會手忙腳亂,就擔心孩子健康受到影響。而調查發現,許多家長對小兒發燒的認識並不正確,百分之五十三的家長會先居家護理觀察、百分之三十五會直接送醫療機構,但發燒後的居家護理方式,超過半數會先給退燒藥,門診中就有因為退燒藥餵食過多,小孩高燒體溫沒降反而出現併發症就醫的案例。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陳永綺說,除非是腦炎、腦膜炎等,否則發燒一般不會傷到腦部,反倒是退燒方法不當,會造成幼兒生病時間拉長,但其實,發燒有循環週期,一天可能會反覆發燒、退燒,而且每一次發燒都會有先發冷再發熱兩階段,才會到退熱恢復期。



到底父母面對孩子發燒時該如何處置?醫師建議,家長發燒應分階段處理,發燒的小朋友有手腳冰冷、發抖現象,要先用被子保暖,而手腳發熱則用溫水擦身體或是用冰枕退燒,半小時後再量量體溫看狀況是否改善,肛溫超過38度、耳溫37.5、腋溫37度都是發燒,而退燒藥最多降0.5到1.5度,不能因為體溫沒有降到37度就一直給藥,對肝腎造成負擔,18歲以下更不能使用含阿斯匹靈和水楊酸的退燒藥,不同種類的退燒藥也不能混合使用。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發燒應急4要訣


時報 更新日期:2008/05/01 10:10 【黃天如】



 小朋友發燒應如何處理?



 書田醫院醫小兒科主任陳永綺提醒,幫小朋友降溫應分階段:



1.若小朋友有發抖、手腳冰冷等情形,應先幫小朋友保暖。



2.家長若沒幫小朋友保暖,反而讓小朋友睡冰枕或以洗溫水澡降溫,小朋友發燒會更嚴重。


3.若小朋友出現手腳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這時可讓小朋友洗溫水澡、睡冰枕降溫。


4.若小朋友已經出現痛苦、抽筋、嗜睡等神經症狀,則應馬上送醫治療。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猩紅熱疫情蠢動 若感染勿出門


原視 更新日期: 2008/04/23 17:09



猩紅熱傳染性高,一旦開始流行就很容易被感染,最近醫院門診就陸續出現猩紅熱病例,都是五六歲的幼童,醫師提醒病童應請假在家休息,確實完成十天口服抗生素療程,避免疫情擴大。



季節交替,小兒門診總是擠滿小病號,不過提醒家長小心,現在除了流感和腸病毒,傳染力超強的猩紅熱也進入流行期,不少幼稚園和國小學童出現發燒,喉嚨痛的症狀,就醫後才發現,得了猩紅熱。



威力強大的猩紅熱,主要是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染,和感冒最大的差別是不會流鼻水,也不會咳嗽,典型症狀是臉和嘴唇會特別紅,而且會發燒,喉嚨痛,手肘同常會出現沙粒狀紅皮疹,好發年齡從五歲到十五歲都有可能,天氣漸漸轉熱,疫情也開始蠢動,醫師提醒,感染猩紅熱的病童,最好在家休期,確實做到連續十天口服抗生素治療,一但中斷吃藥,可能會併發風濕性心臟病或腎臟炎等嚴重後果。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小朋友乖乖入睡的方法&洋蔥~神奇



讓小朋友乖乖入睡的方法
晚上一家三口看完龍貓,轉台剛好看到生活魔法家,是個很讚的節目,但老是記不住
播出時間,所以沒有固定收看,但看到時一定會從頭看到完。


看到一個要讓幼稚園小朋友在午睡時間乖乖入睡的方法,實在是讓我嚇了一大跳,而
且躍躍欲試的開心的不得了,想想如果有方法可以縮短小朋友上床到睡著的時間,那該
有多好啊?如果原本要一個小時(可能要抱要唱歌要說故事要來滾去....),變成十分
鐘的話???那我就有一個小時的自己的時間了啊!!


材料:洋蔥切段(不是切丁哦)大約五六條,放在小盤子上


方法:把盤子放在離睡覺地點五十公分內,可以聞到味道為主

結果:就等著小孩睡著吧!!哇哈哈
PS:也可以用茶包袋裝兩絲放在小袋子裡再放置接近他的位置

=======================================================================
========================================================


第一次試驗

我的過程如下:
我先洗臉敷臉,然後去切洋蔥,再端著洋蔥絲跟叮咚一起去房間,他還問我可以吃嗎?
我說不行,這是要用來聞香香的,接著把盤子放在他床頭附近,房裡有開冷氣但房間
沒有關,接著便請他躺下跟我一起聞香香味道,然後要他在腦子裡回想剛剛龍貓的劇情。


他一開始講了一些劇情,我提醒他用想的就好。後來我自己也想睡,就撐著頭閉上眼
睛休息,瞇著眼睛偷看他,然後三分鐘左右他出現雙眼皮(想睡覺的徵兆),五分鐘他
開始瞇著眼睛(大概跟我一樣覺得眼睛想休息),接下來他就是眼睛瞇著然後小小的一
直動(像掙扎嗎,哈哈),最後就是.......睡著了! !!!


哇哈哈,我臉上的面膜還沒完全乾呢,看看手錶差不多十分鐘耶。我就跑出去跟在客
廳的老公比手勢說ya!!他說:真的假的!這麼神奇?


然後我去洗臉,可是聽到老公進房把叮咚吵醒的小聲音,可是他雖然醒了卻沒有起床
耶,還是躺在床上一臉悠閒(不像以前要睡覺都像猴子亂跳),所以我再陪他一次,
這回也是十分鐘再度入睡,而且很安靜的睡著,不會滾來滾去或要求這要求那的,只
有用兩隻手一直抱著我的頭跟他的頭連在一起睡,我照例等他十分鐘睡著我就輕手輕腳
的閃人了。


原理是洋蔥的味道能讓人的腦波平穩安靜,就很容易入睡,我覺得對我來講有雙重好
處,因為除了希望他能好好的快速入睡,也希望自己能夠如此,不要老是躺下後想一
堆有的沒的很難睡著,我想失眠的人也可以試看看哦! !!


這是第一次試驗,我很滿意啦!

=======================================================================
===========================================



大家有試的話,可以來報告一下結果,洋蔥這個東西在我們家算是常備品,因為我會
拿來做很多料理,又可以放滿久的,很好用,所以材料對我來說算是很方便的,推薦
哄小孩入睡很辛苦的媽媽們一定要試試看哦!


從不知道洋蔥那麼偉大 送您好吃涼拌洋蔥作法:

1.洋蔥洗淨切絲.
2.容器內裝冰水,將洋蔥絲浸於冰水中,置冰箱下層泠藏.
3.隔天撈起洋蔥拌蠔油,好吃無辛味的生菜.

洋蔥比骨質酥鬆症的藥有效家庭主婦不愛用洋蔥做菜,處理時會讓人流眼淚,很多人
也怕洋蔥味。除非是手藝高? W的洋蔥料理,否則真的很難找到洋蔥的熱愛者。


但是想要讓自己骨骼結實、身體長得高、預防骨質酥鬆症的人,最好還是乖乖地捏著
鼻子吃洋蔥吧。因為權威期刊「自然」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洋蔥是最能夠防止骨質
流失的一種蔬菜。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骨質酥鬆症治療藥品「calcitonin」還要好。

=======================================================================
====================================================



研究人員讓雄性大白鼠每天吃一公克乾洋蔥,連續四週後,公白鼠的骨質平均增加了
13.5-18%。另一組實驗則發現,讓大白鼠食用含有洋蔥的混合蔬菜,也能夠減少骨質
流失問題。第三組實驗則是讓摘除卵巢的雌性大白鼠每天吃1.5公克的洋蔥,結果骨
質流失的速率減少了25%。更值得注意的是,洋蔥的保健功效在短短12小時內就看得
到了。


研究人員認為,洋蔥的效果可能來自於「預防骨質流失」,因此想要利用洋蔥保健的
人,每天可能要吃上200-300公克(10盎司)的洋蔥,才能夠預防骨質酥鬆症。醫食
同源,在我們日常食物中,有很多蔬菜水果都具有藥物般的療效;像西餐裡少不了的
配菜洋蔥,它對身體的好處簡直超乎想像。


洋蔥炒蛋,或洋蔥炒牛肉,都是美味無比的健康菜;而洋蔥還可以用來生吃或榨汁
喝,根據醫學實驗,它更能發揮多種神奇療效。
=======================================================================
====================================================


【洋蔥可以預防膽固醇過高】
據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每天生吃半! 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
蔥汁,平均! 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HDL含量(HDL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被認
為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膽固醇,也是一種的好的膽固醇。)

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以保護心臟,這原是個民間偏方,克多博士
在自己的診所裡對病人進行實驗,證明洋蔥確有提升好膽固醇的療效,不過洋蔥煮得
越熟,越不具效果。

【洋蔥可以分解脂肪】
克多博士讓診所裡的心臟病人每天吃洋蔥,結果發現洋蔥裡所含的化合物也能阻止血
小板凝結,並加速血液凝塊溶解。所以,當你享用高脂肪食物時,最好能搭配些許洋
蔥,將有助於抵銷高脂肪食物引起的血液凝塊;所以說牛排通常搭配洋蔥一起吃,是
很有道理? 滿C


【洋蔥可以預防胃癌】
洋蔥和大蒜、大蔥、?! 斯瘜o些蔥屬蔬菜,因含有抗癌的化學物質,據研究人員在中國
山東省一個胃癌罹患率很高的地方所做的調查發現,當洋蔥吃得越多,得胃癌的機率
就越低。

 【洋蔥可以對抗哮喘】
洋蔥含有至少三種抗發炎的天然化學物質,可以治療哮喘。由於洋蔥可以抑制組織胺
的動,而組織胺正是一種會引起哮喘過敏症狀的化學物質;據德國的研究,洋蔥可以
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左右。


【洋蔥可以治療糖尿病】
很久以前,洋蔥就被用來治療糖尿病,到F現代,醫學也證明洋蔥確實能夠降血糖而
且不論生食或熟食,都同樣有效果。原來洋蔥裡有一種抗糖尿病的化合物,類似常用
的口服降血糖劑甲磺丁胺,具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及釋放的作用。


【洋蔥還有其他多種療效】
洋蔥的妙處還不止上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洋蔥還可用來防治失眠:將切碎的洋蔥
放置於枕邊,洋蔥特有的刺激成分,會發揮鎮靜神經、誘人入眠的神奇功效。
=======================================================================
===================================================

感冒的時候,喝加了洋蔥的熱味噌湯,很快就可發汗退燒。如果鼻塞,以一小片洋蔥
抵住鼻孔,洋蔥的刺激氣味,會促使鼻子瞬間暢通起來。 如果咳嗽,以紗布包裹切
碎的洋蔥,覆蓋於喉嚨到胸口,也可以很快抑制咳嗽。


攝取高鈣就能防止骨質的流失嗎?骨折雖不像得了癌症或愛滋病那麼令人感到震驚與絕望,但有不少老年人本來身體還蠻硬朗,然而一旦發生了骨折,突然活動量銳減,身體狀況急速下降,甚至有些人沒在下床或下輪椅而走了。


 


骨質流失是一種不會痛,甚至也沒有感覺的生理現象,常一直到發生骨折或去測骨質密度才突然發現骨骼已經變得那麼的疏鬆了。骨骼與其他之組織不大一樣,它由『造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來分別擔任其『新陳』和『代謝』。當造骨細胞之活性大過破骨細胞時,骨骼會增長、增大或增加其密度;反之,則變得更疏鬆。


 


骨骼的建造乃是先以膠原蛋白構成立體網狀之基質,然後再由鈣、鎂、鋅、磷、氟等化合物與膠原蛋白結合,添充在其空洞中,但破骨細胞也一直不斷地分解這些基質與礦物質。


 


飲食中所攝取的鈣質是否有機會存到骨骼中而使骨骼加長(身高加長或骨質變得更緻密?其必須通過兩關的考驗,第一是其吸收率,如所攝取的鈣質不易被吸收,所攝取的鈣大多還是由糞便中排掉。因此衛生署公告的「健康食品之改善骨質疏鬆功能評估方法」的第一項測定即以其吸收率來作為評估指標,如某一食品之鈣吸收率能明顯高過一般最普遍用來做為食品添加物的碳酸鈣(CaCO3)時,可視為一健康食品。


 


第二是所吸收進入血液的鈣質是否能存入骨骼中?許多人誤會以為多吃鈣就一定可防止骨質流失,可惜答案並非是肯定的。即使部分鈣被吸收了,還是要加上負重或抗阻力運動(游泳沒有幫助)來刺激甲狀腺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它可加強造骨細胞之活性,而才能將血鈣有效的存到骨骼中。


 


因此,長期臥床的病人,即使攝取易吸收之高鈣,骨質還是會流失很厲害,因此在幫他翻身時,常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骨折。


 


其實每天睡到天亮,快起床時,常破骨細胞的活性或大過造骨細胞,因此,如您怕會有骨質疏鬆症,除了多攝取優質的鈣之外,別忘了也要常做負重(在不傷到關節之範圍內)的運動。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致癌威脅》專家籲:改用玻璃奶瓶


聯合 更新日期: 2008/04/17 07:20 朱淑娟



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具體建議:



民眾應避免使用PC材質的容器、塑膠包裝的食物、玩具,也儘量減少加熱。



家長盡可能幫嬰兒選用玻璃奶瓶,若要用塑膠奶瓶,不要把牛奶放入奶瓶內加熱,也不要用高效清潔劑或熱水清洗。



奶瓶有刮痕或出現霧面應立即丟掉,不要把一個小孩用過的塑膠奶瓶轉給第二個小孩用。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保險 醫療重於儲蓄


時報 更新日期: 2008/04/01 09:37 【陳欣文台北報導】



 去年國內的新生兒人數又創新低紀錄,少子化時代來臨,許多家長都希望透過保險規劃來保障小孩的成長過程,壽險業者建議家長掌握四大原則,才能給小孩完善的保障!



 這四大原則分別是:醫療重於儲蓄大人優先規劃越早投保越划算豁免保險的運用



 國際紐約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暨行銷長黃振國表示,由於孩童並非家庭經濟支柱的來源,所以壽險保額多寡相對就沒有那麼倚重,反倒孩童要是因為疾病或意外衍生醫療照護需求,對家庭經濟的衝擊卻同樣不小,加上現有法令規定,十四歲以下孩童死亡險上限為二百萬元,也就是壽險、意外險等各種死亡險險種,不管內容比例為何,加起來保險總額不能超過二百萬元,如此倒不如先幫孩子規劃較高額度的醫療險,讓醫療保障更加完整。



 因此黃振國建議,父母替孩子購買保障時,若想減輕負擔,讓孩子擁有更高品質的醫療照護,醫療險就是優先考量的重點,若有充足資金,再考量小單位的壽險、儲蓄險、教育基金,依序購買。



 父母若擔心替孩子買了保險後,自己因為意外不幸離開人世而無法繼續繳交保費,孩子的保障也無法持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幫保險再買一個保險」。



 目前市面上有保單是有附加保險費豁免附約的內容,如果父母因為疾病或意外不幸身亡,或被醫師判定為失能、達一定殘廢等級標準時,就可以享有免繳保費的權利,而保單也依然有效,孩子仍然享有原先的保障,這是父母幫孩子購買保單時,不可不知的一項重點。



 至於及早投保的效益用在幫小孩買保險上最明顯。因為保險通常是以投保年齡為計算基準,愈早買保費不但愈划算,可保性也愈高,將未知的疾病風險轉嫁,對父母或寶寶而言,都是一項實質的保障。



 另外,ING安泰人壽壽險顧問強調,很多家長經常犯了幫小孩買一堆保險,自己卻嚴重不足的缺失,建議家長要先把自己的壽險、醫療險規劃好,行有餘力再去考慮小孩的醫療、意外和壽險保障,才是正確的投保觀念。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的皮膚照護


優活 更新日期: 2008/03/21 11:48 uho編輯部



嬰兒出生時的皮膚外觀和嬰兒的成熟度有相當大的關係,正常足月產的嬰兒皮膚是呈柔軟、有些皺摺、紫紅色;出生幾小時後,皮膚會變深紅色,可持續數個小時。嬰兒一直曝露在冷空氣下之後,皮膚會呈紫斑狀,在手及腳背上,也會因嬰兒的周邊血液循環不穩定,有些許的皮下水腫產生,不過這一切變化是正常的,數日後就會恢復成一般膚色。



剛出生幾天的嬰兒,全身會變得很乾燥,此乃因已脫離母體原本濕潤的羊水環境,他們的表皮會逐漸脫落一般在一週左右就可掉落乾淨。正常新生兒會皮膚皺皺的,且在一兩個月內會有脫屑脫皮現象。而新生兒因皮膚角質層本就較薄,皮下微血管又豐富,所以在完全落屑後的皮膚會顯得更粉紅色及柔軟光滑。



胎毛於出生時大多已經脫落,但在臉、肩、背及尾骨部位仍有些殘留。會有暫時性禿頭,但在六個月大前會正常再長出。小心因輕微的外力會使原本薄弱的角質層脫落,以致引起皮膚感染,甚而有生命危險。因皮薄,皮下微血管網又豐富,因此嬰兒的皮膚吸收、通透力是非常好的,所以不可隨便讓嬰兒亂擦藥膏,以免因被大量吸收入血中,造成全身性毒害;其他像日常清潔如:洗澡、洗臉、洗手時,也應選用嬰兒專用的清潔用品,而不可使用鹼性皂,或藥皂、消毒水等。



胎兒的汗腺在28週已發育完整,但早產兒﹝36週以前﹞其功能尚不成熟。出生後2天內,正常嬰兒並不排汗,一直到第三天才從臉上開始流汗,接著是手部出汗;早產兒的汗腺功能約在出生兩週後成熟。因嬰兒汗腺分泌功能不穩定,再加上若不注意皮膚表面的清潔工作,適度加減衣物以散體熱,就會在皮表產生皮疹。衣物應以吸水性強、通透性佳的棉麻布料為主,不要包堣蚨礡A要寬鬆,以避免皮膚有無謂的受壓及摩擦,而且穿脫要方便,夏天時,若散熱方式不對(如:衣物過多,過厚,不吸汗,沒有空調等),又水分補充不夠,就很容易產生脫水,虛脫的現象。適合嬰兒的室溫度18度至20度,一般說來,實在不必怕嬰受寒而過度保護,穿得少讓嬰兒有機會可直接接觸到周遭空氣,能以皮膚去感覺,如此一來,也間接讓皮膚有增強身體扺抗力的能力。



嬰兒的指甲長得相常快,二、三天前才修剪過的,不一會兒就又長長了,故平均說來,每週修一次指甲是適當的頻率,因指甲太長會藏污納垢,也容易抓傷皮膚,太短則會傷害指甲床,造成甲溝炎,故要特別注意。



(資料提供:趙曉秋 醫師  主講  潘雅蓉 整理)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875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