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寶貝看板~常識、知識、Baby可能會有的事 (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症狀像感冒 留意手腳咽喉有無水泡


自由 更新日期: 2008/03/20 04:09



〔記者洪定宏鳥松報導〕腸病毒因有發燒症狀,經常被誤認為一般感冒而疏忽,所以家長必須特別觀察幼童手腳及咽喉有無異常水泡、紅疹或潰瘍,如果有此症狀而又拖過三天,病情將進入重症前兆,屆時就很危險。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表示,手足口症通常以手掌、腳趾、膝蓋及屁股最明顯,會陸續發生,但因屁股常被誤以為是尿布疹,最好同時觀察手腳。



咽峽炎部分因在口腔後半部,家長可以手電筒照射觀看,但為安全起見,務必到社區診所就醫,由專業醫師判斷。



進入重症主要症狀為發燒嗜睡、全身倦怠、四肢無力、肢體麻痺,須送大醫院診治。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提醒,防治腸病毒最基本功夫,就是無論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小孩常用的餐具和玩具更要以內含次氯酸鈉漂白水清洗。



父母及其他照顧者務必保持個人衛生,生病必須戴口罩,最好與幼童分房睡覺;工作返家,記得先換乾淨衣物再抱小孩,更要避免讓其他成年人撫摸。由於腸病毒在攝氏五十度以上環境會失去活性,成人小孩的內衣褲可先浸泡熱水再清洗。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有詳盡的腸病毒防治資訊


可上網查詢網址:www.cdc.gov.tw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蚊液 小孩不宜直接噴


中時 更新日期: 2008/03/20 04:34 陳旻苹台北報導



家長在幫小孩與自己噴灑防蚊液的同時,也需留意防蚊液的成分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輕則皮膚過敏,若誤食則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防蚊液含有待乙妥diethyltoluamide(敵避,DEET)成份,過量使用可能造成皮膚炎、過敏反應,以及產生神經與血管方面的毒素。



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研究顯示,若噴灑防蚊液於嬰兒身上,嬰兒很可能因舔食防蚊液而中毒;若小孩接觸高濃度的敵避則會導致過敏、抽搐、昏迷、腦病變等症狀,嚴重者甚至致命。



他說,防蚊液的濃度一般來說,約15%即可,大人在為孩童噴灑防蚊液時,應先噴在自己手上、再搽在小孩皮膚上,同時避開傷口,也不宜讓小孩大量吸入或是誤舔,噴後注意是否有異狀發生。大人本身則要注意防蚊液避免與防曬品同時使用,以免增加吸收,產生神經毒害。



其實,民眾若想防蚊可以先從居家環境開始做起,定期打掃,以降低蚊蟲滋生的方法。前往蚊蟲較多的地區,盡量穿著長袖衣褲與帽子,若是噴防蚊液,回家後也要沖洗乾淨,以免殘存皮膚上。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方奶多植物油 奶娃心肌梗塞


聯合 更新日期: 2008/03/13 16:40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一歲奶娃因喝配方奶,其中含豐富的植物油,原本被視為健康的植物油,卻讓她險些心肌梗塞!這名女嬰是植物性膽固醇血症病患,腸道無法阻擋植物性膽固醇進入體內,導致血管老化,隨時有心肌梗塞風險,經治療已經控制住膽固醇。



台北榮總小兒科主治醫師牛道明指出,最近連續發現四名植物性膽固醇血症患者,皮膚上有明顯的黃色脂肪沉積,血中膽固醇甚至飆到800mg/dl(正常人為100到200mg/dl)。



現代人擔心膽固醇,避免攝取豬油等飽和脂肪酸,奶粉也多添加植物油,誰知卻差點成了小奶娃的毒藥。牛道明說,這名小嬰兒,無法阻擋植物性膽固醇進入體內,膽固醇不斷在血管中堆積,若不治療,可能會心肌梗塞。



牛道明說,植物性膽固醇血症,只要飲食控制加藥物治療,少吃富含植物油的核果、花生、芝麻、有殼海鮮,避免攝取植物油,就能保命。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厭奶期的營養補給


優活 更新日期: 2008/03/11 11:44 uho編輯部



 


每個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寶寶吃的好、長的壯,但是當寶寶食量減退,不喜歡喝奶的時候,不禁讓人懷疑他為什麼不會餓?也讓父母開始擔憂營養是否足夠呢?其實,厭奶可以說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過程,大部份都發生在5、6個月大時,但也有一些嬰兒早在1~2個月大就出現厭奶的現象。厭奶期一般持續的時間,從1~2星期到半年,都算是正常範圍。



 


【厭奶的原因】



1. 好奇寶寶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是標準的好奇寶寶,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很容易因為分心,而無法專心喝奶。



2. 對食物喜新厭舊:在四個月之後就可開始吃副食品了。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後,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鍾情於「牛奶」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



3. 成長速度趨緩:此時的寶寶,其成長速度較趨緩和,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不像之前那麼大,因此不像新生兒時期愛吃。



4. 長牙的影響:寶寶大約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因而特別愛咬東西,不喜歡吸吮,連帶也就不愛喝奶了。



 


【厭奶期的因應對策】



1. 在食物上做變化:可以在食物的種類上做一點變化,可提高孩子對食物的接受程度。例如,在食物的顏色上下點工夫,將胡蘿蔔、瘦肉、青菜、蛋黃…等各種顏色的食材做成粥,當成副食品餵給寶寶吃,不但營養豐富,寶寶也較能接受。另外,也可改變進食的方式,嘗試用湯匙餵食,也能讓寶寶因為新鮮感而接受。



2. 用替代品補充營養:寶寶不喜歡喝富含鈣質的牛奶,父母可提供一樣含鈣的食物替代品,例如:小魚乾稀飯、大骨湯…等,以補充營養需求。



3. 減少外界的刺激:假若四周不斷有人走動或有吵雜聲,會更容易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因而忘記喝奶。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進食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4. 不宜隨意更換奶粉:如果寶寶平時所喝的配方奶忽然被更換了,也容易引起孩子拒絕喝奶的行為。所以當家長們考慮替寶寶換奶時,必須採漸進式的添加方式,也就是每天添加半匙新奶粉,一直到全部換過來為止。



5. 留意奶嘴的設計:有少數的寶寶厭奶,是因為奶嘴的口徑大小不容易吸吮,使他無法順利喝奶。媽咪們可以把奶瓶倒過來,若奶嘴是標準口徑,奶水就會呈水滴狀陸續滴出,而奶水滴的太快或太慢,都容易造成寶寶的不適感,而引起厭奶的情況。



6. 醫師處方用藥:若寶寶喝奶量過少,甚至影響到生長曲線,必要時可請醫師檢查,並開立一些促進食慾的藥,促進寶寶的食慾。



在成長中每個階段都會有其特性存在,寶寶不喝奶時,如果沒有疾病症狀,精神及活動力都很好,而且體重也在正常範圍,則可能是厭奶期。用心去摸索寶寶的生理時鐘、作息循環,抓住寶寶最餓的時候,讓他專心、不受影響的進食或喝奶,並精心烹煮寶寶喜歡的副食品,那麼厭奶期很快就會過去了!


(本文資料提供:早產兒基金會居家護理師 黃淑真)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266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骨方用錯時機 恐影響成長


民視 更新日期: 2008/03/04 06:59



努力跳、用力跳,孩子要長高,多運動是不二法門,許多家長還會準備轉骨方,促進身高發展。



一般的轉骨偏方,是由川芎熟地等12種中藥材組成,但醫師發現,用錯時機長太快,反而壓縮身高的成長空間。



同一個人的兩張X光片,才2個月時間,骨齡瞬間差了2年,醫師解釋,身高成長和第二性徵發展有關,10~12歲學童服用,比較適合。



醫師也發現,家長擔心小孩不夠高而求診,大多數的例子,都是因為性早熟,骨齡不長了,如果發現小孩成長遲緩,還是經過醫師診斷,再決定要不要服用轉骨方。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知好歹 跟好人交往


中廣 更新日期: 2007/12/24 11:00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即使是嬰兒也能分辨出頑皮和乖巧的玩伴,並且知道該跟誰在一起玩。


 



耶魯大學嬰兒觀測中心不久前刊登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六到十個月大的嬰兒在他們會說話前,就已經具備了社會判斷技巧。


 



中新網報導:研究人員讓嬰兒看著一個木大眼睛娃娃玩具在爬過一個障礙物,然後有另外一個大眼睛娃娃過來,幫它爬過去或把它推倒。然後再觀察嬰兒們會跟推人的,或是幫助人的大眼娃娃玩,結果幾乎每個嬰兒都選擇那幫別人的而不是那個把人推倒的娃娃。


 



研究人員表示,嬰兒們能夠這麼做真是令人難以置信,這顯示小BABY不用別人教就已經擁有了這些基本的社交判斷技巧,不跟找麻煩、扯後腿的人交往。


 



德國去年的一項嬰兒研究顯示,十八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開始盡他們所能來幫助別人了,例如幫忙撿起研究人員掉下的玩具,這種天性或許是人類社會互動進步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員也想知道這種行為是不是僅僅出現在人類的嬰兒身上。耶魯大學研究小組正在對猴子進行研究,但是到目前還沒有結果。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拔牙停看聽


優活 更新日期: 2007/12/20 11:10 周琪霏/整理報導



一般牙醫在建議病患拔牙做矯正時,都會非常仔細的評估口腔內部情形。當然,醫師也非常清楚一旦把恆牙拔除後,就無法再將牙齒放回去了,即使現代科技那麼發達,植牙技術也很進步,但畢竟還是人工的。因此,醫師不會無故就要求拔牙的,更甚者且非到必要絕不輕言拔牙!  



 


臺安醫院 陳和錦醫師表示在全口矯正治療中,會建議拔除恆牙的情形,大都是因為患者齒列非常擁擠,一般不足的空間或擁擠的位置高達0.5公分以上;或者是其牙齒向前突出得很明顯,已不適合再把牙弓擴大了。此時,醫師才會建議先減少牙齒的數目後,再將擁擠的牙齒排列整齊;或利用拔牙後騰出的空間,將原本前突的牙齒向內向後排列,以達到較美觀的結果。



 


瞭解了為什麼需要拔牙的原因後,那又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拔牙呢?一般在恆牙的側門牙剛萌發後,就可以請牙醫師進行評估。經過牙醫師仔細的在牙齒、牙弓空間分析,若發現其擁擠的量大於0.5,公分,再進行全口X光檢查確定牙齒的數目和形態沒有異常後,就可以考慮用拔牙加上矯正的方式,完成齒列矯治的目的。



 


再來,該拔掉那些牙呢?親愛的家長,關於這點您必須要有一些概念:做齒列矯治要拔除的牙齒是以排除擁擠的問題做考慮,前面的六顆牙齒是絕對不可以拔除的哦,因為門牙是門面,只要不對稱就會很不美觀;犬齒是所有牙齒中牙根最重要的一顆,不可輕易拔除;大臼齒則是咬合力最大的部位,也不可輕易拔除。



 


所以,一般牙醫都會建議拔除小臼齒,這顆牙齒比較小且咬合力承受亦不大,從外觀上看也最不明顯,是我們最佳的選擇。



 


您可能還會擔心拔牙是否會造成孩子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再經過仔細的評估與計劃後,若這是唯一的選擇,那麼就請家長們放心吧!好好的與牙醫師配合,減少將來發生牙周病和齲齒的機會。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034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的睡眠怎樣才算正常?


優活 更新日期: 2007/12/19 08:55 周琪霏/整理報導



 


對父母而言,了解孩子的睡眠狀況是否正常,能幫助你決定是否要擔心孩子的睡眠狀況,無論是睡眠的足夠與否、半夜醒來的狀況,或者其他睡眠問題,例如,總在學校打瞌睡等等。其實,對於孩子不同階段的睡眠狀況,父母應該有何謂正常範圍的概念。



 


【睡眠相關數據】平均睡眠時間:一天11~12小時,同齡平均睡眠9.5~14.5小時。午睡:通常不再午睡,一般兒童在三~四歲時停止午睡,但有很多孩子一直到六歲才停止午睡。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睡眠議題】



《午睡》多數孩子在三、四歲左右就不午睡了,但還是有很多一直到五歲或更大才停止午睡的習慣。其實孩子仍舊需要午睡,或者在什麼時候才會覺得不再需要午睡,都是孩子的個別差異,沒有所謂應該早或晚的問題。重點是,孩子是不是得到足夠的休息。若孩子生理上就是需要,改掉午睡的習慣並不會讓他晚上睡得更好。另一方面,若午睡的時間與晚上上床時間太近,也會影響晚上入睡的情形。



 


《就寢時間》學齡前兒童需要固定而持續不變的就寢與起床時間。白天固定而持續的作息常規,有助於強化就寢與起床習慣的養成。雖然,沒有所謂標準的上床時間,為這個年紀的孩子訂定就寢時間,仍要依據孩子本身所需要的睡眠時間。



 


《就寢常規》無論對孩子或大人來說,固定的就寢常規都有很大的幫助,能讓你的孩子,從白天的忙碌轉換為夜間的平靜,從忙著做某些事到單獨待在床上,從非常清醒到很快入睡,當一天進入尾聲時,孩子和他的身體都需要平靜、放鬆下來,無論生理上或心理上都要進入準備睡眠的狀態。



 


《睡眠習慣物》當孩子對某一條毯子特別有感覺,讓他覺得舒適與安全,父母有時候會對此感到擔心,怕孩子過分依賴它。其實,睡眠習慣物反而可以幫助孩子自己好好地進入睡眠。



 


《二度活力期》一般成人在傍晚時分特別感到精力充沛的時光,只不過,這種狀況會在某些兒童身上特別顯著,一旦你試圖在他們的睡眠時鐘大聲作響之際叫他們上床,恐怕就得準備好面對一場大戰,試著把他們的睡覺時間挪前或延後,就能避免卡到二度活力期,也解決了孩子總是在上床時間精神奕奕的問題。



(本文擷取自「讓孩子一夜好眠的10個妙招」一書)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104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含氟漱口水餐後睡前潔牙 學童齲齒率年年降


中央社 更新日期: 2007/12/17 20:16



 

(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七日電)蒙古牙醫師公會數名代表今天參訪台北市大理國小,了解學校推動潔牙的經驗。大理國小於2005年成立潔牙教室,口腔造型的課桌與環境安排、教師自編的「潔牙大書」生動呈現各種牙齒病變,校方還推動含氟漱口水及餐後潔牙運動,讓大理國小連續十二年獲得全國潔牙冠軍。

 


蒙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Nyanragiin Purevjav表示,蒙古鄉間學童多食用乳酪等主食,齲齒率不高,倒是城市學童吃多糖果及點心,有八成以上的學童蛀牙,盼藉觀摩大理國小的經驗,了解學校與牙醫公會如何結合,推動口腔保健工作。

 


在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的指導下,大理國小有全台唯一的潔牙專科教室,唇齒造型的教學環境,明亮的空間,教師還研發一套3D潔牙大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從泥土裡拔出的紅蘿蔔如同牙齒,刷掉紅蘿蔔外皮的泥土如同潔牙,教導學童用心刷牙的概念。

 


輔導大理國小建立潔牙教材的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邱耀章,下午也陪同蒙古代表訪校。

 


邱耀章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2000年學齡兒童的齲齒數為三顆,台灣為三點三一顆;2010年的目標為兩顆,國民健康局去年底的調查已降至二點五八顆,學童的齲齒率為三成七,全台學童齲齒率已逐漸下降,但仍以弱勢、偏遠地區或新移民之子等弱勢團比率偏多。

 


邱耀章表示,牙齒蛀牙前兆有脫鈣的現象,若無法復原,就易形成蛀牙,含氟漱口水即在促進牙齒「再鈣化」,屬被動防禦方式,積極的牙齒防蛀方式則是餐後及睡前刷牙,尤其是睡前刷牙。

 


他說,唾液有自行淨化牙齒的功能,但睡覺時唾液停止分泌,睡前不刷牙易提高蛀牙的罹患率。此外,生活飲食習慣也要改變,黏性、甜食對牙齒的殺傷力更大,學術研究指出,全台學童平均一天喝一點二標的飲料,他建議學童以水果、全麥「粗糙」的食物取代甜食。961217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朋友的乳牙掉了別亂丟,根據日本的研究,乳牙裏含有的幹細胞,比一般幹細胞的增長速度快4倍,現階段用在骨頭和皮膚的再生上,未來可望用來再生其他的器官。


 


小孩換牙代表要進入另一個生長階段,過去因為民俗的影響,掉了的乳牙都被認為沒有用處,但是日本最新的研究顯示,乳牙可是含有相當珍貴的幹細胞。


 


主持研究計畫的名古屋大學上田實教授表示,乳牙裏含有的齒髓,比一般的幹細胞再生速度要快上4倍,上田實說:「牙齒本身不能治病,但是卻能促進幹細胞再生。」


 


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將乳牙齒髓用在實驗老鼠身上,4個月之後,老鼠身上長出骨頭組織,這項結果讓研究小組大受鼓勵,更加堅信乳牙齒髓用在器官再生的成功率。


 


上田實說:「乳牙齒髓可以用來治療,孩子的長輩如果是骨折,或是中樞神經問題。」


 


6日名古屋大學也宣佈成立乳牙銀行,收集到的一萬人乳牙將用在各種幹細胞研究上,包括皮膚頭髮和其他器官,不過治療僅限於二等親,也就是將小孩的乳牙用在父母親和祖父母身上。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常見的睡眠問題


優活 更新日期: 2007/12/07 11:50 周琪霏/整理報導



從新生兒至青少年,有各種不同的睡眠問題。門診常見初為人父母者,被小孩的睡眠問題搞得身心疲憊。想讓小孩擁有良好的睡眠,的確需要費心經營。


以下擇重點介紹常見的兒童睡眠問題:



【拒絕入睡、失眠或夜醒】多是因為當天太晚起床、午睡太久、睡前太劇烈運動而造成睡眠清醒規律的週期被打亂的緣故。


若遇身體病痛,尤其發燒或嚴重感染,小孩會難以入睡且容易驚醒。


另外在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智力發展遲緩、腦病變患者,也較常合併睡眠障礙,這些醫療問題,家長需和醫師討論,並且同時可做詳細的身體檢查以確定病因。



嬰兒六個月大後,盡量不要睡眠時又餵食,想辦法逐步減少睡眠中的夜間飲食量及次數,把該攝取的營養在白天、睡前給足,對減少夜醒現象有莫大助益。



青少年多為繁重功課所苦,平日常晚睡早起,長期睡眠不足者不在少數,假日則多賴床,要改善非得從念書作功課有效率著手不可。在青少年期如反覆睡眠異常,另需注意有無酒癮或藥癮(如安非他命)。



 


【腸絞痛】常見於小於三個月的嬰幼兒,號啕大哭數小時不止,臉色潮紅,雙手緊握,四肢胡亂揮舞,傍晚及夜間最常見,時常搞得父母或其他照顧者自責不會照料,甚或求助民俗療法(收驚)。


目前醫界仍無法確定病因,但認為與嬰兒控制腸胃的神經尚未成熟或對配方奶過敏有關。



大於三個月後,情況常會改善,家長不要過於恐慌,一般嬰兒不會對母乳過敏,吃母乳的嬰兒也比較少腸絞痛,所以要鼓勵媽媽全母乳哺育。



 


【夜間甩頭】這是一種規律的頭部或身體搖晃動作,通常開始於九個月大,患童男女比例約三比一,絕大多數於四歲時消失。


真正的原因未知,推測可能是一種前庭平衡神經的自我刺激,常被視成過度性的生理現象,而非病態,不需要治療。


它在剛要入睡時開始搖晃,可持續至淺睡期,為時約十五分鐘,如果四歲仍未停止,或清醒時也發生,則要注意是否有智障、自閉症、其他神經或精神疾病。


倘若診斷未能確認,家長不仿將發作情形錄影下來,供醫師參考。



 


【夜驚】好發於學齡前晚期和學齡兒童早期,屬於非快速動眼期的睡眠障礙,多半發生在前半夜,小孩突然坐起來,尖叫、神情錯亂、對外界無反應、眼神呆滯,可伴隨心跳呼吸加速、流汗等自主神經興奮症狀,持續約數分鐘,難以被家長安撫,醒來又說不出為何如此驚恐。


這種夜驚現象有時因生病、壓力、睡眠不足而誘發,但有時找不到任何明顯原因。此種現象在日後幾乎都會痊癒,建議家長不必跟著驚慌而想猛力搖醒小孩,因為就算他被搖醒一樣不知發生何事也於事無補,夜驚需與做惡夢加以區別。



 


【做惡夢】常見於十歲以前的小朋友;做惡夢與夜驚有些不同,因為夢出現於快速動眼期,而快速動眼期多發生在下半夜,惡夢多與遭遇攻擊、墜下、死亡有關,如驚醒,雖可被安撫,卻因惡夢仍記憶鮮明歷歷在目,小朋友很難立即入睡。


它不像夜驚,不會合併夢遊,無明顯肢體動作,可能與某些壓力有關,如家庭變故、正接受大小便訓練、剛入學、初識死亡等。


假設青少年後仍常做惡夢,需排除是否有某些精神疾病或藥物的副作用引起。



 


台東基督教醫院 黎璧賢醫師指出常見的睡眠問題,絕大多數可因健康的睡眠習慣而改善;常見的睡眠障礙,大都會隨年齡漸長而好轉。真正需要治療的並不常見,上述的少數昏睡症是較為特殊者。



奉勸各位家長,要使兒童成為未來的主人翁,請您開始注意他們的睡眠品質,從今天起給他們健康的睡眠環境,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028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蜜治咳嗽 勝過止咳藥水


聯合 更新日期: 2007/12/05 07:20 編譯莊蕙嘉/綜合四日外電報導







老祖母的秘方  一歲以下不宜家中有小朋友的父母親,下回孩子咳嗽時不妨用一匙蜂蜜取代止咳藥水,效果可能更好。


美國科學家發現,蜂蜜可包覆喉嚨並具鎮靜效果,緩和兒童咳嗽症狀。研究團隊領導人、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保羅說:「研究發現老祖母的秘方是有用的。」


研究人員以賓州某診所一百零五名上呼吸道感染的二至十八歲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請父母在孩子睡前施以咳嗽藥、蜂蜜、或什麼都不給,並在睡眠前後詢問父母孩子睡眠及咳嗽的情形,讓父母在一到七的量表上針對孩子的症狀評分。


結果發現,所有兒童的咳嗽症狀皆有好轉,但給蜂蜜的在量表中給的分數最高,給咳嗽藥者次之。


三名看過這篇研究報告的小兒科醫師表示,他們會建議父母親在孩子有咳嗽症狀時給他們服用蜂蜜。


醫師同時強調一歲以下的嬰兒不宜服用,因為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含量雖低卻有使嬰兒因中毒而猝死的風險。


美國醫學專家日前警告,市面販售的咳嗽或感冒藥不可用於六歲以下兒童,導致生產嬰幼兒感冒藥水的藥廠將類似產品下架。


一群小兒科醫生及公共衛生官員也聯名要求食品藥物管理局,限制六歲以下幼兒使用市售感冒藥。


這項研究經費雖來自隸屬美國農業部,卻由業界出資設立的「全美蜂蜜委員會」。


但是保羅強調,贊助單位並未影響研究的架構、數字或結果,研究發表在十二月的「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檔案」期刊。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為人父為人母ㄉ一定要看嘿)


 


 你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不會工作...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 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要期中考了, 孩子一樣得拖地整理.. 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真的...


 


 根據專家學者們的研究,孩子會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 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說:「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 蛋,現 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吃呢!」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媽媽告訴他:「小寶,垃圾車來了,請你幫忙把垃圾袋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


 


當小朋友聽到這樣的請求後,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至於沿路掉垃圾; 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


 


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狗很凶,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線 比較遠,但是路燈較亮。


 


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


 


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他是要放著就走?還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規定?或著要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呢? 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事,它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大人不可不察覺。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發現這些孩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比做得較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教授也表示,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升,造成社會變遷加速。


 


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 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文╱謝水乾*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6/03/31 家庭版

c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